- 云南省120急救中心
- 云南省三級??漆t院
- 云大醫學院技術合作醫院
- 原云南骨科醫院
腰椎椎管狹窄百科知識。腰椎椎管狹窄癥,是指各種原因引起椎管各徑線縮短,壓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經根,從而導致相應神經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它是導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見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稱腰椎椎管狹窄綜合征,多發于40歲以上的中年人。靜或休息時常無癥狀,行走一段距離后出現下肢痛、麻木、無力等癥狀,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時間后緩解,方能繼續行走。隨病情加重,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需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點擊此處咨詢專家,免費預約、掛號
一、病因
腰椎椎管狹窄癥是骨科的常見病,其發病原因十分復雜,有先天性的腰椎管狹窄,也有由于脊柱發生退變性疾病引起的,還有由于外傷引起脊柱骨折或脫位或腰手術后引起椎管狹窄。其中較為多見的是退變性腰椎管管狹窄癥。原發性腰椎椎管狹窄:單純由先天性骨發育異常引起的,臨床較少見;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由椎間盤椎體、關節退化變性或脊椎滑脫、外傷性骨折脫位、畸形性骨炎等。其中較常見的是退行性椎管狹窄癥。若有疑問,可點擊此處在線咨詢
二、臨床表現
本病起病多隱匿,病程緩慢,好發于40~50歲之間的男性。引起狹窄的病因十分復雜,依據其臨床狹窄部位的不同,患者典型的癥狀可包括:長期腰骶部痛、腿痛,雙下肢漸進性無力、麻木,間歇性跛性,行走困難。其中麻木可由腳部逐漸向上發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腹部出現束帶感,嚴重時出現大小便異常,截癱等。做腰部過伸動作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此為過伸試驗陽性,是診斷椎管狹窄癥的重要體征。若有疑問,可點擊此處在線咨詢
三、治療
腰椎管狹窄癥輕型及早期病例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無效者則需行手術椎管減壓/+固定融合術。
1.非手術療法
(1)傳統的非手術療法主要包括 ①腹肌鍛煉;②腰部保護;③對癥處理:理療推拿按摩、藥物外敷等。
(2)藥物治療 主要應用中醫藥進行治療。
(3)硬膜外封閉術 對一部分患者高效,可明顯減輕間歇性跛行癥狀。若有疑問,可點擊此處在線咨詢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適用于: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出現明顯的神經根癥狀;對于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進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脫及伴有腰椎側凸或后凸者,已伴有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1)減壓的病例 可以采用傳統常規治療方式包括椎板開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等,也可以采用微創技術治療。
(2)對于需要“減壓+固定”病例 可以采用傳統常規治療方式,也可以采用微創技術治療。而融合技術可以選用橫突間后外側融合技術、椎板間后側融合技術、椎間融合技術等。若有疑問,可點擊此處在線咨詢
推薦治療--微創技術:德國后路椎間盤鏡
第一步,穿刺定位。根據術前MIR或CT的影像,計劃工作路徑,在患者后正中線旁,開12-14厘米,向患側椎間孔穿刺,通過C型臂X線機透視證實部位,穿刺針刺入椎間盤內髓核組織中,然后利用亞甲藍將突出髓核染色成深藍色,進行椎間盤造影。取出穿刺針內芯,置入導絲,取長約8毫米的皮膚切口,引導絲依次置入軟組織擴張器、鴨嘴狀擴孔鉆保護套管,保護出口神經根和軟組織。>>>點擊此處咨詢專家,免費預約、掛號
第二步,椎間孔成型、減壓。根據突出椎間盤的部位,椎間孔及側隱窩狹窄程度,選擇將內置鏡為7.6毫米鴨嘴狀擴孔鉆保護套管,置入脊柱內窺鏡,鏡下可見下位椎體的各項組織。將對應的外置鏡為6.6毫米一級成型或7.6毫米二級成型的擴孔鉆沿保護套管置入到關節、突關節部位,鋸除下位椎體上關節突部分骨質,并取出。然后去除黃韌帶和小關節內側部分骨質,顯露硬膜囊和神經根,去除壓迫神經的骨與軟組織,完成減壓,使神經根可以自由活動。
第三步,減壓完成后常規探查椎間盤,摘除突出的髓核組織。沿保護套管,置入脊柱內窺鏡,脊柱內窺鏡可以通過擴大的椎間孔,直接進入椎管內進行探查,脫出的髓核組織由于被亞甲藍染色成深藍色,在椎間孔鏡下易于辨別,在內窺鏡監視下,于髓核前,摘除染色的髓核組織。使用頭部可屈曲雙脊射頻刀頭對纖維管破裂口進行射頻熱凝纖維管成型。>>>點擊此處咨詢專家,免費預約、掛號
第四步,探查。通過鴨嘴狀保護套管旋轉角度,可以看到突出物有效被摘除,神經根充分減壓。撤除保護套管,縫合傷口。術畢。
腰椎管狹窄對于人體的危害極大,云南中德骨科醫院專家提醒大家要及早的治療,避免耽誤病情。大家如果有任何的骨科上疾病,可以隨時咨詢云南中德骨科醫院在線專家,或撥打24小時健康熱線:0871-65311120進行詳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