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120急救中心
- 云南省三級??漆t院
- 云大醫學院技術合作醫院
- 原云南骨科醫院
肘關節脫位相對少見,成人發生率次于肩關節。創傷后關節畸形、尺神經功能障礙、上尺橈及肱橈關節受累等病理變化都可導致肘僵直。重建效果可依據不同的主客觀指標評定。由于文獻中選擇的評定標準不統一,使得難于進行比較及解釋。較常用的三個評定系統為:Broberg-Morrey評分系統、Mayo肘關節評分系統及特殊外科評分方法(HSS)。各個評分系統側重的功能不同,在1、第二種評分方法中,將活動度獨立評分,與功能無關。而第三種評定方法中,疼痛和功能(包括活動)同等重要(各50分),雖然強調了功能與活動相關,但過分依賴疼痛的主觀主訴。不同的評定系統,評分也不同,因此研究結果要依據所采納的評定系統加以解釋和比較。
經過初期的治療之后,大多還需要近一步的康復治療,不僅增加活動度,還可使肌力恢復以及使肢體重新適應功能需要。
多數人強調術后24~48小時早期活動,通過臂叢或鎖骨上留置導管給藥,持續控制疼痛,有利于早期活動。許多人提倡持續被動活動,然而僅有一項研究對持續被動活動與非持續可控活動進行了比較:15例術后接受持續被動活動的患者與18例未接受此項治療者相比,較后的屈肘范圍無顯著性差異。持續被動活動的優點在于術后可達到術中獲得的屈伸極限,另一方面,人們很早就注意到被動手法推拿,特別是有痛性的,可加重異位骨化、炎癥及纖維化的進展。在理療師及醫生的監控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直至功能不再改善為止。術后可考慮使用松緊螺旋扣式夾板6周~3個月,如功能持續改善,則可使用更長時間。